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环保

气候变暖加速甲烷排放强度低于当前预期

日期:2021-08-13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科教授聂明团队发现,在全球尺度上湿地甲烷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主要取决于水位变化,而二氧化碳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不受水位影响。这一发现为精准预测湿地碳循环与气候变化间的反馈方向及强度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直接元凶。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在百年尺度上的增温潜能为二氧化碳的34倍。湿地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也是甲烷最大的自然排放源。

  在厌氧环境下,由于湿地甲烷排放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强度(即温度敏感性)远高于二氧化碳排放,学界普遍认为气候变暖将加速湿地甲烷的排放,并进一步推动气候变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复杂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并不总处于水饱和的厌氧状态。事实上,湿地水位受潮汐、降水与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常表现出多样性(如季节性波动)。尽管如此,全球湿地水位变化如何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仍是当前悬而未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制约了人们对未来地球气候系统变化的准确预测。

  聂明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考虑全球湿地多样的水位情景下,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相似的温度敏感性,而非以往普遍认为的甲烷高于二氧化碳。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水位情景发现,湿地水位与甲烷排放温度敏感性呈正相关关系,而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温度敏感性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发现表明,未来温度升高对湿地甲烷排放的刺激作用并不总强于二氧化碳,而是取决于湿地水位变化。

  聂明表示,这也意味着未来气候变暖对湿地土壤甲烷排放的促进作用低于当前的预计强度,而这将对预测未来大气甲烷浓度变化产生深刻影响。(黄辛)


(责任编辑:周莹莹)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