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健康

梁萍:病人的康复是医者最好的氧气

日期:2021-07-31  来源:人民之窗

     梁萍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来到果洛义诊时的情景:一条长约50米的医院走廊上排满了病人,每个病人手里都拿着一张片子,队尾看不到头,永远有人不断排进来。那一天,她和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一下午看了200个片子,“人都快看晕了”。

  “董院说,梁萍你还能再坚持么?”梁萍回忆。然后她回答:“我坐一会儿再坚持”。

  作为中国介入超声学科带头人之一,梁萍现任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军队科技银星获得者。她曾创建我国首家有独立病房和专用手术室的介入超声科,推动了我国肿瘤微创治疗学的发展,并提高了这一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科室在院部领导及梁萍等科室领导的带领下, 在医疗、科研、教学、保健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相继承担国家和军队等科研项目5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到9000余万元。培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国家万人计划、军队科技银星、军队拔尖人才、军队优博、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杰青、拔尖人才各1人,培养硕博研究生136名,培养全国进修生8500名,举办全国学习班共21期,培养全国介入超声医生1万余名,成为中国介入超声的培养摇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0余项,制定国际指南10项,发表SCI论著20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于GUT、Radiology等著名杂志,申报国家专利20余项,并成为中华医学会指定的介入超声培训和示范基地及中华医学超声医学分会主委单位。

  2017年起,梁萍带领着解放军总医院医疗团队,和董家鸿院士组织的其它四支包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首钢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在内的医疗团队一起,数次前往青海,深入玉树州、果洛州、海西州等高海拔包虫病感染重灾区进行医疗帮扶。2021年7月7日-13日,梁萍和她的战友们再次跟随由中央统战部指导的“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活动走进青海省果洛州,与300余名医疗专家一起,在果洛州6个县开展为期7天的公益手术、义诊、医疗培训及药品捐赠等活动。

  肝包虫病是由绦虫感染所诱发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感染疾病,多发于畜牧区,在我国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均有分布。在牧区,肝包虫病被称为“虫癌”,因为一旦得病后,寄生虫往往会对脏器造成较大的破坏,甚至随血液游走到全身器官包括脑部。由于肝包虫病目前最好的治疗手段依然是肝部手术甚至肝移植,在牧区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很多牧民家庭染病后得不到有效救治,往往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在果洛州短短4、5天内,梁萍共做了20多台手术。梁萍介绍,此次在果洛的义诊手术中,她和她的团队将之前多用于肿瘤治疗的超声波微波消技术应用于肝包虫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梁萍主任(左一)团队在为小患者做术前检查

  梁萍介绍,微波消融是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超声治疗团队自主研发的国际项目,于2014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三年前,梁萍和她的团队将这一技术第一次应用于肝包虫手术中,发现对囊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而且更加微创。三年来,经过反复实践、评估、拓展,目前这一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

  尽管已经是行业内的顶尖技术骨干,但对于梁萍而言,每一次手术依然是一次战斗,每次进行手术,依然要面对无数未知,面对风险和挑战。接受采访前,她刚刚做完一台手术,病患的心率只有40多次,如果是在北京,这样的患者,麻醉科都不可能给他做麻醉。不得已,梁萍准备先给病人进针,进了针以后再看病人的情况。结果进针以后,病人一疼痛,心率上来了,反而更适合做手术了。在梁萍眼中,这些手术台上的挑战,也是外科手术的魅力之一。

  这次来果洛,梁萍再次接触到很多未成年肝包虫病患者,其中,最小的只有8岁。之前,她还曾治疗过年仅4岁的幼儿患者。梁萍本身也是一名母亲,看着这些孩子们,她着实心痛。她认为,这些病例的出现更加说明了肝包虫病防治中早筛的重要性。

                                                   梁萍主任耐心抚慰即将做手术的小患者

  “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早一点筛出来,那么对于整个果洛地区乃至整个民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健康成长就多了一道保障。”梁萍说。

  经过三年的努力,让梁萍欣慰的是,在果洛地区,从前期筛查到后期治疗,一个完整的医疗链条正在形成。梁萍说,她亲眼看到,在新疆、青海地区,肝包虫防治发生了如下的变化:

  “第一,肝包虫病早筛筛出来的病人多了。”梁萍介绍,这说明,防治的窗口已经前移,已经可以进行早期诊断。这对降低病人的医疗成本,成功进行微创治疗都有着很大的意义。

  第二是提升了牧区老百姓对医生的信任度和对科学的信心。“以前他们生病时,可能会将希望寄托于传统信仰,但现在他们会更相信医生和科学。”梁萍说。

  第三,也是让梁萍最为高兴的是,三年来,病人的数量确有减少,“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明显地看到了肝包虫病防治在果洛地区的成效”。

  然而,无论是梁萍,还是其它参加义诊的专家,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对于果洛地区,以及其它不发达地区的患者而言,专家义诊只是一个短期行为,他们更需要的是能扎根当地的专业医疗团队。因此,这些年来,梁萍也将大量精力投入了对果洛地区当地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中。目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梁萍和北京其它的医疗专家,可以在北京通过远程连线,看到果洛乡镇医生做超声、做手术的情况,各种医疗图像也可以实时传输到梁萍和她的团队手中,再由梁萍进行指导。梁萍说:“效果非常好”。

  接受完采访,梁萍没有喝一口水,就匆匆返回手术室,为下一台手术做准备。记者提醒她注意休息,及时补充氧气,梁萍说:“病人的康复,就是医者最好的氧气。”


(责任编辑:高玮)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