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规划护航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新的赶考路上,为了交出优异答卷,有一门“必修课”必须修好——普法工作。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八五”普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要求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新征程上,“八五”普法工作如何开展?
“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共产党员要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当作必修课和基本功”“注重提高公民法治实践的参与度”“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普法工作要注重思想引领、素养提升、提质增效,推动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思想引领至关重要。
“八五”普法规划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说,“八五”普法规划指出,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这就要求全党全国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在“八五”普法规划明确的重点内容中,“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排在首位。
“‘八五’普法期间,要始终坚持把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的重点内容,要在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中深入宣传,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的重要引领作用。”莫纪宏说。
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八五”普法的重点内容,排在首位的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之后依次为宪法、民法典、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党内法规。
从中不难看出,“八五”普法规划既延续了以往七个普法规划的优良传统,也考虑到了新征程的特点和需求。
“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阐释好“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阐释好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意义,阐释好宪法精神。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全民普法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普及全体公民的宪法知识、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提升全体公民运用宪法的能力。正因如此,我国从‘一五’普法到‘八五’普法,始终把宣传宪法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莫纪宏说。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自这部法律通过之日起,相关的普法热度一直在持续。今年5月,中宣部司法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印发了《“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方案》,要求以5月28日民法典颁布日为契机,在每年5月份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说,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组织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有利于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宣传局面,在这方面,要注重形式上的创新,通过通俗读物、公益广告、短视频、知识竞赛、宣讲会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学习党内法规应成为党员必修课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共产党员要“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首先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八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入宣传党内法规,广大党员要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说,共产党员要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当作必修的基础课、必备的基本功,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做一名合格党员。
“特别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员干部必须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在这方面,律师可以通过担任各级党委法律顾问发挥重要作用,给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吕红兵说。
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
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是“八五”普法规划提出的一项重要新举措。
“八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强调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规划同时强调,从日常生活行为抓起,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
“以往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实施的经验表明,全民普法工作是否有效,集中体现在公民法治素养是否得到了切实和有效的提升。‘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期间,要注重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促进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法治,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实践教育人民,推动全民守法。”莫纪宏说。
方燕建议,开展普法工作时要注重提高公民法治实践的参与度,通过亲身实践和切身体会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对法治精神的认同度,增强民众在法治建设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多举措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八五”普法规划提出,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
“按照这些要求,我们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普法方案,将持续创新普法工作形式,把普法融入执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公职律师、青年文明号、志愿者服务等普法力量,以融媒体思维抓好‘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精准普法,不断提升普法工作效能。”海口海关副关长赵俊伦说。
莫纪宏指出,“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期间,要着重从创新全民普法工作机制的角度入手,把创新作为全民普法工作第一动力,以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和技能的真实需求为风向标,着力推进普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普法产品和活动的供给从以普法主管部门为主,转为以立法、执法、司法机关为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众和人工智能设备等共同供给,普法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系统集成,形成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精准普法。
方燕建议,将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宣传形式与内容,使法治文化、法治理念更加贴近生活、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