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旅游

朝圣杜甫草堂 走进杜甫的诗意里

日期:2021-07-13  来源:中国网

  草堂建筑以中式园林融入川西民居风格,建筑格局与山水植被以及匾额题咏呼应,以彰显杜甫诗圣文学艺术造诣,体现其精神内涵,意境尽在一草一木一亭间。

  小暑入川,一场大雨后放晴,楼下院子里的盛开的紫荆花、三角梅娇艳欲滴。不禁想起诗圣杜甫那首“晓看红湿处,花重花重锦官城”,虽非春日时节,锦官城中夏季的繁花也是坠满枝头,一首诗词在千年前就已定格了成都城市的意境,时至今日,那份诗意仍有迹可寻,杜甫的另一首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里的景象,在近年来,成都天气晴好时,推窗可见,远处,雪山隐隐,山峦起伏,成都,就这样一直在雪山脚下诗意栖居,生生不息,千千万万年。

  公元759年冬天,诗圣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携家人从甘肃辗转来到成都,定居于风景优美的浣花溪畔,杜甫在这里居住的三年零九个月中,创作了诗歌240余首,因此,杜甫草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学者专家们对杜甫人格精神的解读认为,杜甫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理想的楷模,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综合作用的结晶。他以天下为己任系念苍生更是发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杜甫以其现实人格与艺术人格的统一,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耸立起一座人格的丰碑,在人类精神世界的星空中闪烁着永远不灭的光辉。

  他曾经生活过的茅屋——杜甫草堂是这一精神的凝结所在,具有表征性。

  杜甫草堂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所在。草堂建筑以中式园林融入川西民居风格,建筑格局与山水植被以及匾额题咏呼应,以彰显杜甫诗圣文学艺术造诣,体现其精神内涵,意境尽在一草一木一亭间,杜甫草堂就在浣花溪畔,在杜甫生命凝结的诗篇里传颂了千年。

  带着对诗圣的敬仰,朝圣杜甫草堂,清幽雅致的古典园林,建筑掩映在林深叶茂间,竹影婆娑荷韵幽幽,竹篱柴扉碧潭映照,小桥流水花径通幽,园中随处可见的精美题景、碑刻、匾额、对联……流连于草堂的诗情画意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文学、绘画等艺术的魅力,更是穿越时空与伟大灵魂的相遇。

  杜甫草堂占地近300亩,主体建筑以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东西两侧回廊相连并布局其他附属建筑,在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三万余册,文物2000多件,涵盖了宋元明清历代杜甫诗作的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以及15种文字的外译本,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为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好的的博物馆。

  尤紫璇


(责任编辑:吕昊阳)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