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传媒

小众变大众 艰深变通俗——综艺节目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日期:2021-03-28  来源:光明网

  近期,曾摘得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的《中国地名大会》迎来了第二季。该节目在形式、包装风格方面进一步升级,继续挖掘地名背后的文化富矿。据统计,《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前五期节目播出以来,已累计触达电视观众近2亿人次,豆瓣评分高达8.9分,两季以来的微博主话题阅读量累计达8.9亿次,讨论量近29万,收视与口碑双双飘红。可喜的是,《中国地名大会》并不是个例,近段时间以来多档优质文化类综艺节目并驾齐驱,为新一年的综艺节目生态打开良好局面。

  以《中国地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热播“出圈”,让曾经被认为曲高和寡的多种传统文化活跃了起来,富有时尚气息和鲜活力量的节目创意,引发更多年轻观众乃至国外观众关注起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

  多角度呈现中国形象,铺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画卷

  “地名文化,伴随中华文明的进程发展起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总导演贺亚莉在采访中分享创作初衷,“挖掘地名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目的是以地名为载体,以每一地的人为锚点,从地理、历史、语言、民俗、文学等角度,勾勒中国地名文化地图,全方面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以《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为代表,越来越多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聚焦“中国”二字。《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一类节目从厚重文化积淀中解码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则试图揭开隐藏在中国版图上的文化密码……从古代到现代,从文学地理到生活百态,多角度、跨时空地全面呈现中国形象,挖掘深蕴其中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同时,文化综艺节目对于中国文化的阐释开始蔓延到更多细分领域,让小众变大众、艰深变通俗。比如,《衣尚中国》从锦绣、婚姻、节庆、戏韵等关键词切入,品读中华传统服饰艺术,展现中国人对美的探寻与创造;《登场了,敦煌!》从匠心、飞天、英雄、色彩、文书等十个主题维度,全景式呈现中国历史上的绮丽篇章——敦煌;《赢在博物馆》通过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革命史料追溯我国从建党到建军的重要历史时刻,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新中国诞生背后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

  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唐俊看来,“祖国的地大物博,家乡的往事今生,就凝结在一个成语、一个地名、一袭华服、一册典籍之中。看似简单的一字一物,恰恰是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注脚,也是当今中国的重要精神与物质基础”。深深扎根本土文化,用具象、普遍的事物接通每个人的文化根系,使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具有与生俱来的、强大的题材感染力,极易引发观众的精神互动和情感共鸣。

  创新表达方式,为传承优秀文化拓宽思路

  为适应观众不断提升的文化需求和审美品位,以及日益激烈的同质竞争,文化类综艺节目一直在创新表达方式,但一以贯之的仍然是对优秀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中国地名大会》第一季依靠新颖题材和精良制作成功“出圈”,对地名文化的传播贡献极大。为回应观众对第二季的高度期待,节目分别在赛制、参赛选手、包装风格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改编。相比第一季常用文字和声音的形态展现地名文化,第二季节目则开始探索更多元的呈现方式。为了把抽象的地名文化更具象化地传递给观众,节目组引入了VR、千亿像素超高清全景画面、环形屏幕等先进技术,并将其融入出题和答题的环节中,创新推出“地方展演题”“千亿像素看中国”“地名飞花令”等全新玩法。连线题、拼字题、地名故事汇、地名排序题、城市版图题、达人讲述题等十余种新题型让比赛更加紧张,节目更加耐看。第二季节目还新增“地方展演”环节,邀请各地方的党政领导亲自带队,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以展演的形式搬上舞台。第二季节目的选手面孔更加多元,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结构的地名文化爱好者,因对地名文化的热爱相聚到一起,高手如云、智慧交锋。同时,节目调整竞技模式,灵活采用“攻擂守擂”的比赛方式给选手更多展示风采的机会。在唐俊看来:“《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从赛制升级、出题优化、地方展演等各方面,多维度、多形式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创新节目形式的同时,《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还在探索台网融合,开拓多屏传播。如在央视频开设“跟着地名游中国”直播,举办总台主持人家乡地名大接力、城市慢直播、“为城市打call”等在线活动以及“家乡地名我来说”等征集项目,成功连接线上线下实现互动,帮助节目内容实现二次创作。多种台网融合手段助力节目打入更为年轻化的表达场域,也让节目所承载的优秀文化得到更广泛、更生动、更深刻的传播。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杨乘虎认为:“《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致力于创新传播中华优秀的地名文化遗产,不仅将‘一方水土’承载的深厚历史内涵外化为可感可知的地名故事,而且将‘一方人’创造的丰富现实生活内化为可圈可点的地域人格。专家导引、地方展演、选手竞猜,节目有效地推动地名文化的知识点转化为收视点。”

  讲好中国故事,唤起观众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无论是竞争激烈的知识竞赛,还是悠然自在的文化探源,近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以不同侧面切入对中国形象的刻画,最终都指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展示和传播,从而唤起观众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在《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的舞台上,来自江苏扬州、湖北恩施、重庆奉节等18个地方的展演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生动展现了地名背后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突出地名文化与当地生活的关联。“天台立县一千八百多年,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发祥地,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恩施民族风情浓郁,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二十八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诞生了憧憬甜蜜爱情的土家女儿会,编织了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唱出了世界经典民歌《龙船调》,跳出了百村万户共庆丰年的《摆手舞》。”在每一个人对家乡的推介中,观众都可以读出饱含其中的热土深情,感受到融于语言和血脉的民族自豪。

  伴随节目播出,众多网友也纷纷留言,感叹地名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抒发着对自己家乡故土的深沉情感,“祖国的大好河山真的很美,每个地名都有它的传承意义,受教了”“每次从选手口中听到自己家乡名字的时候真的好激动”“长江大桥、雄楚大道太熟悉了,我爱我的家乡”……《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监制杨奉涛表示:“地名文化将‘地’与‘人’紧密联结了起来,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地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用心创作下,更多灿若星辰的人文资源、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各地景观得以展示和分享,由此也带动中华文化得到更多保护、诠释和传承。这些节目唤起了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的文化情结和家国情怀,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让更多人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言人、中国精神的传播者。(文/记者 牛梦笛)

(责任编辑:陈天睿)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
标签: 综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