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窗_有温度 看世界
教育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经济学教学绽放课程思政之花

日期:2021-10-15  来源:人民之窗

  2020年5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商务英语系严格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商务英语专业和国际贸易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一、经济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的重要性

  思政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经济学学科的特点,构建经济学原理的思政逻辑。思政教育与经济学原理专业知识教育应是有机结合,并能够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环节,从而完善经济学原理思政逻辑的课程体系创新建设。思政教育融入经济学原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爱党、爱国、诚实、守信等具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并掌握经济学专业知识,并能够自如应用到商务实践中的人才。

  图1 张梅在《高教学刊》杂志撰文《思政教育融入经济学原理的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经济学原理课程需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中国经济数据来进行系统分析,提升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能力。选取热点事件和政府政策安排进行解读和分析。鼓励大学生深入企业、深入农村、深入社区,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了解和实践农村的生产实践,体验“红色之旅”,了解社区的管理,参与企事业、农村和社区的各项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通过对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认识来提升商务分析能力和商务运用能力。

  图2  学生讨论贸易的可持续开放、包容与均衡发展问题

  2.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思政教育与经济学原理的结合在课程体系具备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教授经济学的主要目的不单纯是让学生掌握“经邦济世、强国富民”之术,更是为了培养更好的国民。引入真实的企业家爱国奉献案例,让学生进行情景式模拟,深刻体会先进人物的优秀思想。通过经济学思维与商业道德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 “道”与“术”的培养,来最终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课程体系的新颖性和开放性

  一方面,结合经济形势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渗透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另一方面,通过安排课后练习和课外实践鼓励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去积极思考社会现象,如“美国的甩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生实践以报告形式来完成,并进行班组定期分享。

  图3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商务英语系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4.课程设计及实施路径

  学生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或实践报告的形式实现“知行合一”。通过堂上学习、堂下实践,主动思考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

  图4  课程设计实施路径图

  三、教学内容安排

  1.理性人假设与大学生价值观

  通过机会成本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得失取舍,书写无悔人生。用央视《榜样》系列节目引导学生消除理性人就是自私的人或自我中心主义者的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来培养和规范正确的行为。向学生传递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与人为善的奉献精神与理性人的假设是并行不悖的。当出现外部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公地悲剧等问题,通过制度的建设(如征税、制订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规范的作用,可以解决上述市场失灵的问题。重视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建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

  2.市场供求力量与制度自信、民族文化自信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疫情的冲击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企业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企业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带来更多的需求和更广阔的市场。该知识点可同时导入民族品牌的自信和文化的自信,引导学生思考“Made in China”如何做成一个民族的象征?

  3.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理论与大学生创业观

  什么是合理有序合法的竞争?引导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遵纪守法,爱党爱国。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引入爱国企业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企业是逐利的,但应合义取利,创造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并不矛盾。引导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注重利人利己的道德观。

  4.比较优势、分工、贸易与大学生国情观

  贸易的发展应是可持续、开放、包容和均衡的,不能退回到“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引入中美贸易摩擦案例,要求学生从“中美贸易战对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当从中吸取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围绕创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等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和分享。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实则是美国为了打断或延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故意采取的“阻断”政策。激励大学生们在钻研科学的同时,更关注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把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5.经济增长理论与大学生家国情怀

  引入案例:华为被美国封杀的深层次原因。加强学生对技术进步在现阶段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只有通过创新发展,提升自主研发的实力,才能最终实现技术进步。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能力,强化经济学的思维,激发爱国热情。(文/张梅,作者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商务英语系主任)


(责任编辑:乔方木)
【本网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人民之窗”,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有疑问请联系:peoplezc@sina.com。